骨質疏鬆疾病知多少 (之四)
骨質疏鬆疾病 - 解讀骨質密度檢查報告
郭詠觀醫生 Dr. Jason Kwok
您可以收聽本文的有聲版本
骨質密度檢查的結果,通常是以兩個數字報告出來的: T 評分 (T-score) 和 Z 評分 (Z-score):
現時,最常用的骨質密度檢查是採用 「雙能量 X 光吸收儀」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簡稱 DEXA) ,受測試的人躺在床上,接受小劑量的X光,由 X 光探測器掃描脊骨及股骨,量度能通過脊骨及股骨的 X 光份量,從而計算出骨質的密度,檢查過程只需幾分鐘、無痛、並不需要接受任何注射,檢查時,可能需要抬起雙腿令背部伸直。檢查時所接受的 X 光量也很低,不足以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Z 評分是個人的骨質密度在與同年齡、性別、體重和族裔的正常人比較下相差的單位,這些稱作「標準差」 (standard deviation 簡稱 SD) 的單位顯示差別有多大,高於正常的給予正記號 (+) 、而低於正常的給予負記號 (-) ,由於長者的骨質密度通常都較低,所以,與一個年齡相若的人的骨質密度作比較可能會誤導,故此,Z 評分並不會用來確診骨質疏鬆,但 -2 或更低的Z評分顯示除了年齡外、還有別的因素導致異常的骨質流失,醫生會為患者作詳細的檢查和測試,找出問題所在,而做出適當的治療,防止或減慢骨質繼續流失。T 評分是與相同性別的健康青年人的骨質密度比較下相差的單位 (標準差) ,同樣,高於平均的給予正記號,而低於平均的給予負記號,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將T評分分類為: (一) -1 及更高:正常; (二) -1 至 -2.5:骨質減少 (Osteopenia) - 骨質密度低於正常,屬骨質疏鬆前期,會進展成骨質疏鬆;(三) -2.5及更低:骨質疏鬆。
醫生不能只憑骨質密度檢查結果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來評估骨折的風險,他們需要為受檢查的人計算在十年間患上骨折的風險,現在,有兩個評估的方法:
(一) 所有年過六十五歲的人;
(二) 收經後的婦女及年齡介乎五十及六十五歲的男人,若有以下骨折的高危因素:
四十歲後曾患脆性骨折 (fragility fracture);
X 光顯示脊椎骨折或低骨質密度;
父或母親曾患股骨骨折;
多喝酒(每天喝含三份或更多酒精成份的飲品);
吸煙;
體重偏低 (少於 132 磅或 60 公斤) ;
自二十五歲後體重減少了百份之十;
服用會增加骨質疏鬆的藥物:長期服用類固醇、醫治乳癌的芳香酶抑制劑 (aromatase inhibitor) 、或使用雄激素阻斷治療法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醫治前列腺癌等;
(三) 較年輕的人士 (小於五十歲):
曾患脆性骨折;
服用會增加骨質疏鬆的藥物:類固醇、芳香酶抑制劑、雄激素阻斷治療法等;
患有會導致骨質流失的疾病,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其他慢性炎症、庫欣氏病 (Cushing’s Disease) 、吸收不良綜合症 (malabsorption syndrome)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hyperthyroidism) 、原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primary hyperparathyrodiism) 、性功能低下症 (hypogonadism) - 包括提早收經 (在四十五歲前) 等。
對大部份的人來說,兩個方法計算出來的風險評估大致相同,選擇那一個方法純粹是醫生的個人喜好及方便,但卻可讓醫生得到實用的資料,評估患者在十年間骨折的風險屬低度、中度還是高度,而作出的適當的預防措施及治療方案。
建議瀏覽以下網頁… (點擊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