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飛正傳

浩然




  您可以收聽本文的有聲版本


何謂「亞飛」呢?

這個名詞我們沿用了將近百年, 但究竟「亞飛」或「飛仔」是甚麼東西呢? 又出自何經何典呢?「亞飛」的鼻祖又是誰呢?

其實在我們心目中「亞飛」的形像是相當典型和突出的。 他們梳有個油脂蛋撻髮型, 穿著窄身褲, 腳踏皮靴, 態度輕挑, 食嘢唔畀錢, 週街撩女仔, 聯群結黨, 撩事鬥非的時下青年, 我們都稱之為「亞飛」。

但是大多數的時下青年, 被人籠統地稱為「亞飛」, 他們雖有「亞飛」之名, 但未必有「亞飛」之實。 我輩常把入時的青年男女稱為「飛仔」或「飛女」。 街頭有一群「飛仔」, 街尾又有一班「飛女」, 這名稱已經普遍到差不多可以在字典中找到。 這也難怪, 大多數時下的年青男女, 都喜歡穿著入時的服裝, 愛模仿歌星或影星的行動儀態, 也愛三五成群, 結伴同遊, 又因為年青的原故, 在賀爾蒙的驅策下對年輕的異性會有濃厚的興趣, 但他們大部份都是有為的青年, 青春反叛期過後就會回到正軌, 甚至可能成為社會主流的一份子。
更幽默的是連穿著摩登入時的長者都被稱為「老飛」, 或是「超齡亞飛」。 這些其實都並非真正的「亞飛」。 那麼真正的「亞飛」又是甚麼人呢? 追根究原, 就讓我們仔細研究一下吧。

話說, 一九三零年代在中國廣州市突然出現了一群青年, 他們的行為和打扮都符合上述「亞飛」的形像。 他們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品種, 全部身穿短裝皮恤, 窄身長衭, 長統皮靴, 還佩上一條長長的白絲巾, 帥氣十足, 仿如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年青時飾演電單車黨首領的造型, 但這群青年的出現卻比馬龍白蘭度的電影還早得多。 很多人都以為「亞飛」必定是時下青年, 受了西方文化的歪風影響而產生的。 始料不到「亞飛」竟然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國貨」。 究竟他們又是何方神聖呢?



他們原來是中國民初時期, 權傾兩廣的「南天皇」陳濟棠手下的愛將。

陳濟棠是廣西人,當時的官階是「五星上將」, 官運甚隆, 出將入相, 而且政治手腕非常圓滑了得, 國共雙方都吃得開, 黑白兩道也都疏通妥當, 故此財源廣進, 兩廣及沿海一帶都是陳家天下。 他還是蔣政權的第二號人物, 真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要風得風, 要雨得雨。 他的政治生涯也頗為有趣, 他忽左忽右, 忽黑忽白, 忽國忽共。 當時中國南部的大小戰場之上, 都可以找到他的影蹤。

當日陳大帥手上有一批為數不多的老爺戰鬥機 (據說有四十多架), 它們的實戰能力有多少, 就不得而知了。 但儘管如此, 不要看輕這些老爺飛機, 因當時打仗都是以平面戰爭為主, 立體戰爭並不普及, 所以一打起來, 任何一方如果有空軍助陣都必然佔盡優勢, 有勝無敗的。 所以陳濟棠手上的空軍, 是當時中國戰鬥隊伍裏面的一張皇牌。

民初時期, 懂得駕駛飛機的青年並不多, 物以罕為貴, 陳大帥對他的空軍隊員十分重視, 也十分縱容和包庇, 故此養成了他們橫行霸道, 目中無人的行徑, 不時三五成群, 招搖過市, 加上他們都愛穿空軍軍服, 正是當時不常見的新款裝束。 這制服也表現出他們可以不受一般法律的規管, 表示他們有高人一等的身份。因為老爺飛機沒有擋風罩, 所以皮恤、皮帽、眼罩和頸巾是必須的配備。 老實說, 這黑色皮製飛機恤 (因他們而得名) 加上白色長絲巾 (多是用降落傘材料做的), 穿起來也挺帥呢。 至於「空軍飛行員」這個名稱, 當時還不普及, 不為廣大民眾所熟悉, 市民只知他們是替陳大帥駕駛飛機的。
如果有人問起這一班是甚麼人? 何以裝束那麼奇特, 行為又如此放肆? 有人就會這樣答: 不要得罪他們, 他們是「亞飛」呀!     意思是說他們是駕駛飛機的。
故這一名稱就被沿用至今, 凡符合這形像的, 特別是年青人, 就被統稱為「亞飛」了。

又因為當時的空軍是清一色男班, 所以當日「亞飛」群中, 只有「飛仔」, 並無「飛女」。


回應:

「 …很好看,多謝你告訴天下飛仔的典故!」
- Rosanna W.



建議瀏覽以下網頁…     (點擊閱讀)


關於 愛心妙韻基金會 (Opera One)

愛心妙韻基金會 Opera One 是一個在安大略省註冊, 並在加拿大聯邦稅務局註冊的慈善機構。


網上平臺使用條款
義工專頁
會綱

donate button





多元文化網站

本網站提供中、英文兩種語文版本。點擊下面的按鈕可以選擇所需的語文。


This page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



請保持聯絡

  • Phone:
    (416) 800-9868
    (647) 321-8878

  • Email:
    info@opera1.org

  • Address:
    PO Box 64588
    Unionville, ON
    L3R 0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