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之三)
中國新派音樂人
包老師
您可以收聽本文的有聲版本
黎錦暉者, 何許人也, 很多人都答不上。
他是中國新派音樂人的鼻祖, 是中國「時代曲」的創始者, 與中國及東南亞的「流行曲」音樂界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我們今天見証了近百年來中國的摩登樂壇的成長, 百花齊放, 人才輩出, 實在令我們又高興、又自豪。但正當我們搖頭擺腦地欣賞時下「流行曲」的時候, 又可曾想到這些東西是從何而來的呢?
黎錦暉是湖南湘潭人氏, 1891 年出生於當地的望族大家庭。 在今天世人的眼中, 他也可以算得上是「前清」人士了。 他在家中排行第二, 兄長是有名的國學家黎錦熙, 兄弟共八人, 因都有傲人的成就, 故當時有「黎氏八駿」的美譽。
他從小就喜歡音樂, 曾學習古琴和傳統彈撥樂器。 1912 年畢業於國立高等師範。 1914 年, 他到了北京。 在北京時, 他聽見年青學生們在街頭巷尾用日本國歌的調子唱「孔子歌」, 又用時下通行的日本軍歌調子來唱辛亥革命歌曲。 他感到非常羞恥, 於是在一些朋友的鼓勵之下, 啟發了他為中國推動新音樂的決心, 致力編寫一些國產的新歌調來代替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於是, 他就創立了一個新的歌種, 為中國近代音樂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當時中國土生土長的音樂, 經已流傳了很久, 未能滿足新一代民眾的要求, 年青一輩都希望闖出困局, 唯獨缺乏本土萌長的推動力, 就勉強找些東洋產品來代替, 攪得似通不通的, 令人啼笑皆非。
黎錦輝在 1916 年加入了「北京大學音樂團」, 正式開始了他的音樂職業生涯。 他最初的作品, 就是後來瘋麾全國的 「可憐的秋香」, 歌詞全部用白話文寫成, 這種情形在當時來說是前所未有的。 他在 1920 年受聘於上海中華書局, 負責編輯國語教科書。 1922 年回到長沙, 先後出任多間學校的音樂教師。 因黎錦輝年青時, 受到長兄教育改革思想的影響, 提倡「新音樂」運動, 他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並進。 他創作了大量兒童歌劇、歌舞及歌曲。
他編寫的兒童歌劇有「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三蝴蝶」、「小小畫家」等十多部。 而歌曲方面, 就有「神仙妹妹」、「可憐的秋香」、「月明之夜」、「老虎叫門」等。 這些作品文字通俗易懂,音樂簡練明快, 流傳極廣。
這些新的歌種, 通過他的歌舞團, 向社會介紹, 名揚大江南北。 他的作品曾瘋魔全中國就有「毛毛雨」、「寒衣曲」 等, 曾飲譽一時。 「毛毛雨」曲詞中有「毛毛雨, 下個不停。微微風, 吹過不停…」, 連當時的販夫走卒, 也沒有一個不懂得哼它一、兩句。 大街小巷, 都充滿了一片「毛毛雨」之聲。
由於他的作品都用白話文寫成, 而且採用了大量民族土風的旋律, 容易上口, 故而瘋魔一時, 有「黎派」歌曲之稱。 又因為這都屬於一類前所未有的歌種, 又被當時大多數時代青年所接受, 所以就被命名為「時代曲」。 又因為他的很多創作在廣大民眾之間非常流通, 所以又有人稱這類東西做「流行曲」了。
當時「時代曲」的創作, 代表作是「毛毛雨」, 還有我們所熟悉的「妹妹我愛你」等, 這標誌著中國土生土長的流行歌曲誕生和成長。
1927 年, 黎錦輝在上海創辦了「中華歌舞學校」及「中華歌舞團」。 更率團到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迴演出, 後來有一個時期滯留在新加坡, 猶不忘致力編寫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發行, 為數超過一百首之多, 其中包括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桃花江」和「特別快車」等等, 由當時上海「文明書局」發行。 期後他又組織了「明月歌舞團」, 到各地巡迴演出。
他先後栽培了多位知名的明星、歌星及演藝工作者, 如周璇、聶耳、王人美、嚴華、黎錦光、黎明暉 (黎錦輝的女兒)、黎莉莉、白虹、陳燕燕等。
談到聶耳, 實在不得不一提這位極具才華的作曲冢, 他是民國初年中國不可多得的天才音樂人, 曾編寫了很多名曲, 只可惜英年早逝, 去世時年僅二十三歲 (1912-1935)。 在他短暫的生命當中, 為新中國樂壇帶來了重量級的成就, 他的作品如「賣報歌」等深入民間, 是民國時的熱門「流行曲」, 但他最為人熟悉的作品是 1934 年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 由聶耳作曲, 田漢寫詞的「義勇軍進行曲」, 此曲後來就成為了中國的國歌。
1949 年後, 黎錦輝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 及至六零年代文革時期, 他受到「紅衛兵」的衝擊, 1967 年在上海與世長辭, 享年七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