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鄰右里 (之二)
商場巡禮的我見我聞
筆可施義
您可以收聽本文的有聲版本
緬憶過去, 記憶如流水, 剪不斷, 也無法倒退。
當一人個步入晚年, 應該是恬靜、閒適, 不用追求卓越非凡。當感覺快樂時, 可以忙東忙西; 當感覺疲倦時就放空自己, 已經過了愛做夢的年紀, 轟轟烈烈, 不如平靜, 享受晚意, 渡過閑適時光。
我在士嘉堡這個社區已經住上超過十年, 其中的一件樂事, 就是去逛大廈對面的購物商場。 在商場內, 有時靜坐一隅, 有時在商場通道來回徘徊, 一方面作步行運動, 一方面觀看各式各樣的人物, 樂在其中。
我非常欣賞這區鄰里的「扶門」文化; 曾經有一次, 我遇到一個耄耋老伯伯, 顫顫巍巍地柱著拐杖, 用他佈滿溝壑的手, 硬要幫我扶著門讓我先過, 我只能連聲道謝。 原來幫身後的行人扶門, 尤其是為女士扶住門, 讓對方先行通過, 是加拿大人的習慣, 這種紳士的行為, 是加拿大文化的一部份, 所以不論自己的歲數, 老伯伯依然認為自己有義務為女士服務呢!
你可曾聽過「藍精靈之歌」: 「在山的那邊, 海的那邊, 有一群加拿大人, 他們活潑又聰明, 他們禮貌又紳士, 他們自由自在, 生活在那綠色的大森林裡, 他們善良, 勇敢, 相互關心…」。 我發現在這個商場內的街坊街里, 包括所遇到的職員、老板、消費者, 男女老少…, 與他們擦身而過, 發覺他們最不吝嗇的就是微笑, 大部份人都笑容可掬, 處身其中, 你會發自內心, 對生活的喜悅而感染到快樂, 通過淺淺的微笑, 一瞬間的凝視, 大家都享受相遇的慡意和舒暢時光。
除了喜歡購物外, 很多時候我在美食廣場 (Food Court) 內流連, 中午時份, 很多中學生在此選擇各種多元文化的美食作為午餐, 整個場地都充滿了青春氣息, 熱鬧非常, 一批一批年輕人的青蔥歲月, 就在這兒留下不少足印。 我很欣賞年青人自動自覺, 嚴守秩序、排隊購物的文化。
下午二時左右, 當年青的中學生散去後, 不知是相約或是偶遇, 美食廣場又聚滿了另一批年邁的食客, 他們的節奏比較慢, 最難得的是長者們大都善良和健談, 最不熟悉的陌生人, 也聊得起來。 我也曾有機會接觸一些單身、孤寂的老婆婆,嘗試提供一些資料, 鼓勵她們做個「摩登耆英」, 去參加一些社區活動, 例如: 太極班, 國樂組, 唱歌班, 舞蹈班…等等。如體能許可的話, 我還鼓勵他們去參加耆英義工團體, 活學活用, 助己助人, 儘量保持心境年輕, 精神就會一直與青春作伴, 可以令人長春不老。
其實, 這個社區的長者大都是「開心果」, 他們各有各的背境, 各有各的成就, 他們喜歡聚集在「美食廣場」, 與街坊談天說地、奕棋、畫卡通、編織、刮彩票、看報紙雜誌… 等等, 進行他們各自喜歡的活動, 彷彿這個消費低廉, 甚或免費的美食廣場, 就成為他們的一個安全停靠所, 可以享受一段閒適、平靜、 優雅的時光, 畫面多甜美。
除了多姿多采的美食廣場外, 購物商場內還可以找到高水準的食肆、時裝店、婚紗店、理髮店、美容院、藥房、家庭醫生、牙醫診所、郵局、超級市場、圖書館、手提電話店、眼鏡店、首飾店、匯款店、銀行、兒童遊樂中心、旅行社… 等等。 總之衣食住行, 日常所需, 一應俱全, 應有盡有。
此外, 商場的管理公司, 還會每年在不同節日, 不同時段, 推出不同的節目和活動, 例如: 捐血站、軍人賣旗站、病童醫院籌款站… 回饋社區。 其他如: 串字遊戲比賽, 聖誕及新年慶祝會、中秋節表演… 等等, 多元文化節目, 最能與眾同樂, 吸引社區鄰里到來捧場, 把商場擠得水洩不通, 帶動經濟繁榮。
每月十五之夜, 月亮份外圓大, 在萬里無雲的夜空, 清輝灑照大地, 真有無以形容的柔美, 嫵媚動人。 張九齡曾以詩喻之曰: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甚有抒情品味。 望月興懷, 願借明月傳達心聲, 除了和家人團團圓圓外, 還邀請多倫多的朋友, 成為我的左鄰右里, 知己良朋, 互訴衷情, 一齊發掘、關心這個社區的成長和變化, 共享加拿大的美好、和諧的生活…
月圓之夜, 咫尺鄰里, 相思鼓舞, 款款柔情, 好一幅美麗的圖畫!
建議瀏覽以下網頁… (點擊閱讀)

